随着大量的移动学习平台、海量课程资源、各类辅助学习工具和应用程序纷纷进入课堂,新媒体、新技术正加速推动课堂结构和形态的变革,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成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以信息化为突破口,以智慧教育教学改革为手段,全面理解教育信息化理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需求。
2017年9月陈宝生部长在《人民日报》撰文,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并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把“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普遍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作为重要目标。
Mclass动课堂普教版是为了解决智慧课堂建设应用过程中教学模式供给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问题而专门开发的一整套更新教学理念、输入教学模式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教学服务和培训解决方案。
智慧教室的应用关键是教师、重点是课堂。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和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根本力量。以信息化为突破口,以智慧教育教学改革为手段,全面理解教育信息化理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必将成为学校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内在需求。
基于Mclass动课堂的校本培训模式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技术的“八大行动计划”为引领,立足学校智慧课堂变革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优化和实施以“观摩诊断、模式建构,种子培训、引领示范,全员提升、普遍应用和全面应用、融合创新”为特征的四阶段校本培训模式,以提升教师智慧课堂应用能力为基础,通过“课堂诊断、问题导向、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确定培训目标。聚焦“课堂革命”,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为主线,将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技术素养、课堂应用、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融合,有效破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按需施训等问题。全方位、多层次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与创新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施,服务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
基于Mclass(动课堂)的校本培训分为3个阶段,包含模式建构、领导力提升、教师培育、深度应用和成果培育等6个??椋扛瞿?榈哪谌菀愀胶螅?。
学校管理干部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
● 培训目标
1.深化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内涵理解,领会新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管理、应用和工作推进的新理念、新要求、新途径。
2.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对本单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顶层设计、项目规划、方案实施和评估督导的能力,系统提升参加培训的干部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领导力。
3.针对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应用典型案例分析和发展模式借鉴,观摩兄弟学校的先进典型经验,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主要对象
1.分管教学校长(副校长)、教务处、教研室、信息中心等学校中层管理干部;
2.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及教务处、教研室、校办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等。
● 主要课程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要点 |
备注 |
M-L01 |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小学校的思考与行动 |
1.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变革与适应 2.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变革 3.新时代中小学校信息化顶层设计与建设 4. 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实践 |
|
M-L02 |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变革与实践 |
1.新媒体、新技术给中小学校带来的挑战与启示 2.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变革与思考 3.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校教学变革的应对与实践 |
|
M-G01 |
智慧课堂教学课例观摩与研讨 |
PBL课例观摩 2.授课教师说课 3.专家及培训学员共同点评 |
具体课例与学校商议后确定 |
M-G02 |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与有效教学 |
1.智能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与适应 2.智慧课堂教学与教学有效性分析 3.中小学智慧课堂的模式特征与建构 |
|
Mclass建设与应用模式建构咨询方案
本阶段主要通过“同课异构、同行评议、专家报告、反思提高”四个阶段完成。
1.同课异构。本处同课异构具有特别的含义,是指在准备开展校本培训的学校组织校内教师(采用惯用的授课方式)与校外教师(采用新型智慧课堂)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观摩与研讨。通过真实课堂让学校教师增加智慧课堂的感性认知和理念认同。
2.同行评议。在完成同课异构教学后,邀请同行(教育信息化优秀一线教师或教研员)组织所在学校的教师对课程进行评议和总结,梳理智慧课堂的典型特征和内涵,进一步增强老师们对智慧课堂教学的感性认知和理念认同。
3.专家报告。组织教育信息化专家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能力理念提升的专题报告,实现从实践到理念的升华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同时结合课例对所在学校的智慧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诊断和剖析,帮助老师们进一步理解智慧课堂的本质。
4.反思提高。组织教师对以上三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实践性反思,要求全体教师在专家指导下认真反思、找准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方案。同时以问题为导向,系统性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实践,激发教师参与智慧教学改革的热情,为校本培训的高效有序开展做好铺垫。
在完成以上四个阶段的培训学习后,通过专家诊断报告、学校动员大会等方式加强本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理念和实践认知,增强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智慧课堂教学理念的认同。初步建构学校推进智慧课堂、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础模型。
图1:“Mclass建设与应用模式建构”主要工作示意图
智慧课堂“种子”教师培训
● 培训目标
1.更新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2.针对教师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通过典型课例观摩与研讨,学习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先进典型经验。
3.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能够设计并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PBL、TBL等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 参与对象
学校与专家团队共同遴选的种子教师
● 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线上线下一体化”混合研修方式。为每所学校搭建独立的网络研修平台、组建在线研修共同体,开展不间断的线上答疑和指导。
培训以“自主、合作、操作、探究、反思、交流”活动为主,突出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强调参与性与互动性,为参训教师和指导团队搭建一体化无缝交流平台,提升参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 主要课程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要点 |
备注 |
M-T01 |
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学习实践与思考 |
1.混合学习的内涵与主要特征分析 2.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混合学习的模型建构 3.混合学习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
|
M-G03 |
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磨课 |
1.指导团队对参训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设计指导和课程打磨 2.帮助教师掌握智慧课堂教学的要领 3.参训教师能够有效开展智慧课堂教学 |
本课程是系列课程,具体课时与学校商定 |
M-T04 |
信息化教学设计 |
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与典型特征 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元素分析 3.有效教学设计实践与反思指导 |
|
M-T05 |
小组合作学习工作坊 |
1.以参训教师为学员,组建学习小组 2.以活动方式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及主要特征 3.总结探讨TBL教学的特征和组织教学的要点 |
建议少于30人/班 |
M-G01 |
智慧课堂教学课例观摩与研讨 |
1.小组合作学习课例观摩 2.授课教师说课 3.专家及培训学员共同点评 |
具体课例与学校商议后确定 |
M-G02 |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与有效教学 |
1.智能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与适应 2.智慧课堂教学与教学有效性分析 3.高效智慧课堂的模式特征与建构 |
|
M-T08 |
智慧课堂教学实践 |
1.参训教师在前期磨课的基础上进行智慧课堂教学的展示 2.授课教师说课与反思总结 3.智慧课堂教学研讨(指导团队、参训教师和系院的其它教师共同参与) |
本课程是系列课程,具体课时与学校商定 |
智慧教育“名师名课”培育咨询方案
● 主要目标
充分发挥“种子”教师的是示范和带动作用,让乐意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愿意为智慧课堂教学付出辛劳的老师们先行先试,培育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校本培训的“火种”。
● 主要内容
智慧教育名师名课培育工程种子教师培训主要分为“培训学习”和“实践示范”两个阶段,各阶段主要工作如图2所示。
1.培训学习。本阶段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主线,通过“理念认同、素养提升、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四个阶段的一体化培训学习,提高种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2.实践示范。在完成第一阶段培训后,开展种子教师的实践示范工作。一是在种子教师内部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研讨,专家给予充分指导,建构教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二是“种子”教师面向全校教师以“汇报课、示范课、公开课”等形式的引领示范,通过“种子”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化来影响和激发其它教师提升信息教学能力、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
图2:“智慧教育名师名课培育工程”实施示意图
Mclass模式实践与深度应用咨询方案
● 主要目标
充分发挥“种子”教师和“名师名课”的作引领示范作用,在全校普遍开展Mclass模式的实践与深度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 主要任务
Mclass模式实践与深度应用需要在专家的全程指导下,完成以下五个方面的应用和提升。
1.指导学校完成“信息化课堂变革成果培育工程”顶层设计,形成具体的培养方案;
2.通过理念的学习研讨,建构适合学校的智慧教学的教学模式;
3.将教师信息素养与智慧教育理念深度融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4.强化实践应用,聚焦课堂,实现“教育理念—信息素养—创新应用”的融合创新;
5.推进专家指导下的同伴互助提升模式,通过课例实践进行智慧教学模式固化和创新应用实践;
6.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实现每位教师能够熟练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的目标。
图3:Mclass模式实践与深度应用阶段示意图
信息化课堂变革成果培育咨询方案
● 主要目标
进一步深化智慧课堂教学应用成效,固化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培育和打造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研究与深度应用的特色。
● 主要任务
1.指导学校完成“信息化课堂变革成果培育工程”顶层设计,形成具体的培养方案;
2.通过观摩示范、同伴互助、广泛实践、同课异构等方式推进学校教学的应用;
3.在专家指导下开展多层面的教学研究与创新实践,将实践应用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提升智慧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
4.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级教学竞赛促进教学的创新应用;
5.固化成果,形成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研究与应用的特色。
图4:信息化课堂变革成果培育示意图
本产品订购信息 |
||
型号 |
描述 |
备注 |
学校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模式建构方案咨询 |
为学校整体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智慧课堂变革的模式建构提供整体解决思路和措施建议 |
可选 |
(普教)管理干部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 |
转变信息化教育教学观念,提升学校教育管理干部的信息化领导力 |
必选 |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识培训 |
1期培训班,人数少于60人。转变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增强教师对于信息化教育教学变革的认同,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 |
必选 |
智慧课堂种子教师培训 |
实践先行,转变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30人以内,重点培育和打造3-4位教师,为有效推进学校智慧课堂教学变革奠定基础 |
必选 |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员培训 |
组织3个批次的集中培训,每个批次少于60人,可做定制培训。在“种子”教师的引领示范下,将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和能力的培养推广到全校所有教师,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
可选 |
示范班级教学模式建构与进阶应用 |
提供教学诊断、重构教学模式。为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示范应用班级的课堂教学改革建构相应的模式,提供对应的建设路径和方法指导 |
可选 |
示范班级教学模式建构 |
通过“同课异构、专家指导”等方式,为师范班级建构适合学校特点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
可选 |
初级示范班级教学应用与实践指导 |
5-10个示范班级的智慧课堂实践指导,教师基本掌握智慧课堂教学的理念、方法和路径,基本能够独立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活动 |
可选 |
中级示范班级教学应用与实践指导 |
10-15个示范班级的智慧课堂实践指导,深刻理解智慧课堂教学变革的内涵,能够在一定范围(校内)进行智慧课堂教学的和示范 |
可选 |
高级示范班级教学应用与实践指导 |
示范班级全覆盖,结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培育和打造卓越智慧课堂教学名师,开展智慧课堂教育教学研究 |
可选 |
名师名课培育培训 |
1位名师每年的培育费用,结合“百区千校万课”要求,为学校打造卓越教师和优秀课程 |
可选 |
“三名”工程建设与指导 |
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为学校打造智慧课堂教育教学的知名教师、优秀课例和典型案例 |
可选 |
智慧课堂模式实践与深度应用咨询方案 |
学校智慧课堂教育教学普遍应用和融合创新方案设计 |
可选 |
成果推广与应用培训 |
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培育方案设计与指导 |
可选 |